果实套袋,作为提高果品质量及商品价值的重要措施,越来越受到生产部门、流通部门的认可和广大果农的高度重视。但在近几年的具体实践中,由于操作不当、管理不配套等原因,往往引发一系列的问题,给生产带来相当大的损失,如缺素引起的生理病害,以及果面灼伤、果皮粗糙、皱裂、着色不均匀等现象,须在生产中引起注意并加以预防。
一、选择合适的果袋种类、正确操作 对袋的选择,第一要看其遮光透气及保湿性能。第二要看其抗风吹雨打能力。双层袋的优点是套袋果实表皮细嫩、色泽艳丽,缺点是价格高,且需两次除袋,个别类型袋还会延迟果实膨大期。单层纸袋类型也比较多,如遮光袋、全木浆纸袋和新闻报纸袋等,单层与双层袋相比,虽然效果较差,但由于价格低廉生产中应用已相当普遍。另外,生产中还有利用塑料袋套苹果、葡萄的,但从优质果品生产要求来看,效果一般,只能在提高果面光洁度上起作用,对于提高着色度,效果不明显,而且果实极易失水皱皮。
二、套袋、摘袋的适期及方法
胶东地区苹果套袋时间一般在谢花后30~40天进行,即6月中下旬为宜。具体到某一天的套袋时间,应选择晴朗的天气进行,时间掌握在上午10时以后至下午4时之前,这样,袋内温差较小,果皮不至于因经历较大的温差而遭受损伤。具体套袋方法是:应先伸进拳头将果袋撑开,双手拇指夹住幼果放入柄上,使果实在袋内悬空,四周不贴边。绑口要紧,不要绑成喇叭状,以免害虫入袋或雨水、药液流进袋内,损伤或污染果面。若是高温或干旱天气,一定要浇水后再套袋,有条件的果园,也可在套袋后高温的中午进行全园喷水降温,防止日灼。
果实在袋内生长时间,因品种各异,以红富士苹果为例,在袋内生长3个月。采收前30天除袋为宜,在胶东地区,红富士苹果套袋在6月底以前结束,在袋内生长时间为7~9月份,9月底10月上旬除袋。摘袋过早则果实色泽老化,不鲜艳;过晚则着色不好。双层袋除袋时,最好分步进行,首先于晴天上午10时至下午4时进行“热摘”除去外层袋,经高温光照锻炼2~3个晴天后,于阴天或多云天气摘除内袋,若没有合适的阴天,则要于上午10时至下午4时摘除内袋,一般上午摘除树冠东、北方向的内层袋,下午摘除树冠西、南方向的内层袋。
三、搞好配套的技术措施
一是合理整形修剪,严格疏花疏果。生产高产优质果品,整形修剪上应突出抓好三点:①根据密度采用适当的树形,如细长纺锤形、纺锤形、小冠疏层形等。②减少枝量,以富士为例,冬剪后1/15公顷(亩)枝量控制在8万~10万个。③降低树高,一般不超过3.5米。套袋前定果这一环节特别重要,对果品产量、质量的影响举足轻重。还以红富士为例,有效枝量8万~10万个,按6~8:1的枝果比计算,1/15公顷留果量在1万~1.7万个为宜。注意选留中心果、下垂果。二是合理用药并追施微肥。套袋前应喷施一遍杀菌杀虫剂,清理果面上的菌原和害虫。杀菌剂选用治疗性杀菌性与保护性杀菌剂混喷为好,治疗性杀菌剂可选用70%甲基托布津、乙磷铝、多霉清、菌毒清等,保护性杀菌剂可选用代森锰锌(或大生M-45)、朴海因等。花期结合人工辅助授粉工作,可喷施2~3次0.3%硼砂,提高坐果率并防止缺硼症。另外,在谢花后至套袋前,结合喷药连续喷施3~4遍钙肥,可有效地防治苦痘病和水心病的发生,防效可达70%以上。生产中常用的叶面钙肥有氨基酸钙、富力钙、氨钙宝等。三是平衡施肥。果实套袋后,于谢花后1星期施足平衡肥。另外,可在果实膨大期(7月下旬和8月下旬)喷施两次200X10-6的光呼吸抑制剂——硫代硫酸钠,能明显增大果个。四是摘叶、转果及激素增色。摘叶能增加着色指数15%以上;转果可增加20%左右;再配合使用着色剂,于采前10~15天连续喷施2~3次,可提前上色,并使着色指数达到80%以上。摘叶可结合除袋一并进行,先疏除遮光严重的徒长枝,并摘除果实周围5~10厘米的叶片。一次的摘叶量不宜过大,可分2次进行。第二次摘叶于采收前15~20天,结合转果进行。转果时动作要轻柔,必要时对下垂果可用透明胶带固定。
另外,有条件的园片可铺设反光膜增色,每1/15公顷用膜量300~400平方米,一般在采收前30天,摘袋后即可进行。 |